你好!欢迎进入中华泰山书画网!
 
 
书法家 国画家



 
新闻资讯 NEWS  
 

我与《张迁碑》-吴绪伦


    《张迁碑》是不可多得的国宝,是在东平县出土的一级文物。它在书法界有极大的影响,尤其是学习隶书者,临摹该碑是必修之课。

我自幼承父亲吴澄航先生习字,且得鲁西南著名书法家张昭元先生口授笔传,先从颜、柳、二王入手,继学《史晨碑》、《龙门二十品》等碑帖。因父亲任东平文化馆馆长兼管文物工作,所以我对立在东平县府大礼堂后的《张迁碑》碑文接触较早,由于经常聆听父亲背诵和解释《张迁碑》碑文,因此学习到有关《张迁碑》的不少知识。

1965年文革前夕,《张迁碑》运到泰安岱庙。我于1975年被抽到泰安农展馆(岱庙)工作,所以能够天天见到《张迁碑》,并能近距离观察。我当时用相机拍下了《张迁碑》上半部碑文,洗成照片,带在身边进行研究。

1986年我被调到泰安市委,更有机会研究《张迁碑》了。当1991年我下派到肥城仪阳乡桂职锻炼,每晚夜深人静,就着手撰写有关《张迁碑》的研究文章,直到1996年终于完成《‘张迁碑’初探》一文。在《泰安师专学报1996.3》发表。1997年,我为庆贺香港回归祖国出版《心画集》,将《‘张迁碑’及其书法艺术价值》一文收入此书,并对该碑独具一格的碑额及千姿百态的碑文进行了祥细的分析,得到了书法界的好评。遂后,多家报刊对文本进行了转载。1998年,我与泰山管委副主任米运昌先生合写《‘张迁碑’历史与艺术价值浅析》在《山东师大学报·社科版·1998.2》发表。

在我被泰安市老年大学、泰安教育学院、泰安联合大学、中国书画函大泰安分校聘为书法教授期间,一直将《张迁碑》作为隶书教学中补充的教材。

早在1979年,东平县文化馆馆长吴澄航先生在香港《大公报》上发表文章,指出:《张迁碑》是汉灵帝三年(公元186年)立石,淹没在山东省旧东阿县城南旧县村的淤土中,于明代出土。当时东阿县属东平州管辖,故将此碑运往东平州立州学内,即今东平县城东北隅大学街文庙旧址。1956年移东平县人民政府礼堂后,修碑亭保护,山东文化局曾多次拨款维修碑亭。1985年,该碑立于岱庙炳灵门内左侧面北,后以玻璃砖罩保护。1982年冬移至岱庙修复的东廊房内,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
我在书法教学中,曾给学生讲:碑一般是为去世的人而立,张迁只是一个小县的县长,为什么在他升迁到荡阴县当县令后,谷城人却给他立了个去思碑,表颂他的功绩,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呢?

从碑文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:

蚕月之务,不闭四门”。即养蚕的季节,为了方便农民到城外采集桑叶喂蚕,故下令不要关闭城门。

腊正之际,休因归贺”。年终岁尾,把狱中犯人放回家过个团圆年,过完年后再回监狱中服刑。
    
八月算民,不烦于乡”。“值隨就虚落,存恤高年”。在秋后征收丁口税时,不骚扰乡里百姓,并在村里空地上办公。照顾、方便老年人。
    
路无拾遗,犁种宿野”。社会治安良好,所以路无拾遗、夜不闭户,农民夜宿田中也没危险。
   
黄巾初起,烧平城市,斯县独全”。黄巾军起义声势浩大,战火纷飞,张迁带领老百姓,保全了县城。
    
张迁在谷城当县长八年,政绩突出,社会稳定,长治久安。所以
张迁升迁时,老百姓舍不得他走,送者如云。因此,为他立了去思碑。一个好官造福一方,调走之后,老百姓不会忘记他的。这对现在官员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。
    
关于对《张迁碑》的考证,在书法界也有非主流的言论,这种说法多半是猜测、臆断、人云亦云而已。至于当代个别人说:“该碑在河南洛阳”,无丝毫证据。关于碑的尺寸,多数人写文章皆是抄的现成数据,既便是亲自量取数字,则有人量底座,有的不带底座,有人带碑上方和左右边螭首,有的不带螭首,故尺寸不一。为证实该碑的精确尺寸,我于2006415日亲自带有关仪器去测量,该碑通体高无座2.7米,碑宽1.17米,碑厚0.2米。
    
《张迁碑》是一位县长调离,原部下、亲友、绅士名流捐资而建的去思碑,系民间书法家和乡里石工高手所为,所以对东汉恒灵时期过于规整,官方认可的汉隶来了个创新,注入了“野味”,尤其是碑阴捐资者的姓名、钱数写得更为率真,意趣十足,故该碑出土后,被历代金石家、书法家所推崇。最早著录见于明朝都穆《金薤琳琅》,称其字特完好可读。明王世贞(渔洋)评此碑云:“其书不能工,而典雅饶古意,终非永嘉以后所及也”。清·孙退谷评其书云:“书法方正尔雅,汉石中不多见者”。杨守敬《评碑记》云:“顾亭林(炎武)疑后人重刻,而此碑端正雅练,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的是原石,顾氏善于考索而不精鉴赏,故有此说。”又评其篆额云:“篆书体多长,此额独扁,亦一格也。碑阴尤明晰,而用笔已开魏晋风气。此原始于《西狭颂》,流为黄初三碑(《上尊号奏》、《受禅表》、《孔羡碑》之折刀头,再变为北魏真书《始平公》等碑。”在《辞海》、《辞源》中均有《张迁碑》词条,不乏“书法端正朴茂、字体朴厚中见劲媚、方整中多变化”。的确如此,该碑整体上看方整古拙,仔仔细看来却错落险绝形散而意密,因字立形,笔敛意放,精神内守。有些字笔画带篆,有些字笔画有真,古拙而又活泼。多数字外丑内秀,内劲外媚,妙趣横生,使人百看不厌,回味无穷。

对于《张迁碑》的研究,我虽然写过几篇文章并见诸报刊,但对我父親在几十年对《张迁碑》的研究中,尚缺乏一篇系统的论述,这是我今后要做的事情。 

(作者系山东省书协会员、泰安市书协名誉主席)

 


我与《张迁碑》-吴绪伦 2017-1-12 本文被阅读 4053 次
 
 

地址: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359号   邮编:271000   办公电话:0538-6993766   孙经理:15666766003  张淑玉:13153891766

邮箱:zhangsy56@163.com   Q Q:2292557107
版权所有:中华泰山书画网      【管理入口】